漢語信息工程的五項指標
●電腦化
“電腦中文化”和“中文電腦化”。
前者是指電腦能夠處理中文,
這一點20年前就已經實現了;
后者是指所有的中文信息能夠獲得電腦化的數字形式,
這一點目前仍在努力當中。
●工程化
語言應用、語言處理、語言產業、語言信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都是系統工程,
都應當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選擇最佳化的方案。
講系統工程就要講究科學,講求效率,就要實事求是,按科學規律辦事,
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搞偽科學。
●國際化
中國的改革開放被認為是20世紀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事件。
20年來的改革開放的實踐,在中國走向世界的同時,世界也在走向中國。
與國際接軌、建設國際統一的信息平臺是當前各國各階層達成的共識。
對外漢語教學的蓬勃發展、統一的中日韓國際標準漢字字符集的研制、國際互聯網上中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無數的事例都給我們展示了國際化的艱巨任務和美好前景。
●標準化
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成果之一是“標準化”。
因為只有標準化才保證了市場經濟全球化。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潮流,知識創新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熱點。
語言文字作為重要的知識載體必須走標準化的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關于語言文字的行業與部門的標準、法規、規定有幾十種之多,
其中關于漢字字性、字量、部件、筆畫、點陣、字庫、以及標點符號的國家標準也有十余種。
●法制化
法制化是語文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保證。沒有法制化,前面的一切都等于空。有了法制化,上述四化才有現實可能性和意義。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語言豐富、文字古老,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3億人口、56個民族、73種語言、30多個有文字的民族、共有55種文字,其中有26種文字正在使用。
使用人數最多的漢字也是世界上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的文字符號體系。
評論列表